汽車成全面小康標配
- 分類:新聞動態
- 作者:
- 來源:轉自中國汽車報
- 發布時間:2020-07-15 15:2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
終于,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達成,近14億人口的大國就要實現全面小康。站在人類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前我們展開漫漫歷史長卷,發現在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穩健前行的過程中,汽車工業不可或缺;在社會不斷進步、文化繁榮發展的歷程中,汽車產業功不可沒;在人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汽車產品無處不在。
汽車,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支撐和基石,亦將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汽車是代表國家制造業綜合能力和水平的龍頭產業,一路走來蓬勃發展顯擔當,未來也必將不負使命再創輝煌。
▌歲月如歌? 脫胎換骨迎巨變
經濟穩步向前發展是邁向小康社會的大前提,而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汽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汽車行業以其超長的產業鏈和強勁的引領作用,一直是全國各地發展經濟的熱門選擇。
在1953年之前,國內沒有一家像樣的汽車制造廠;1955年,我國汽車產量僅61輛:到了2019年,產量已達25721萬輛,占世界總產量的近30%,汽車制造業整體營收規模更是達到了80846.7億元,是不折不扣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當前,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為大宗消費品的汽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到外資品牌;從燃油車到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汽車;從經濟型轎車到高端豪華汽車……中國汽車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滿足了國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至于即便已經站在了2800萬輛年銷量的新臺階上,業內外還認為有上升的空間和潛力。
1949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僅為41.3億元;到了2019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已經高達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汽車產品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升,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對確定和鞏固我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按5.4億人口計算,人均國民收入僅為44.26美元,是英國的1/11,法國的1/6,甚至比印度還低20%。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經濟總量増長至99萬億元,占世界的比重預計超過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或達到30%。從“一窮二白”到屹立世界強國之林,汽車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方面的增長和進步有目共睹。
▌不忘初心? 駛入尋常百姓家
與其他工業不同,汽車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作用,遠不只體現在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上,它讓每一位進入小康生活的人都實實在在地擁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貨車是人們勤勞拼搏、奔向小康生活的工具和幫手?!耙敫?、先修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8萬公里增長至484.65萬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公路50.48公里。一條條路、一座座橋在曾經交通不便、閉塞貧窮的農村和大山里躍然而起。有路就有車,對于生活在大山里的群眾來說,有車才能更好地把當地的農畜產品送出去,把山外的豐富多彩、五光十色帶進來。路多車多生活才更有盼頭。
客車是人們滿載希望、步入精彩生活的橋梁和紐帶。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開通了公共汽車線路,直至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城市公交運營車輛仍不足3萬輛,年客運量僅132億人次。如今,在城市,公交車川流不息,城際長途客車線路交織密布;農村的公路里程已超過400萬公里,全國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45%,鄉鎮通客車率為99.64%(數據截至2019年12月)。
轎車是人們衣食富足、追求幸福生活的標志和象征。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汽車保有量僅為5萬輛,只有住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人們才能經??吹狡?,大家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為人力車、自行車以及步行。上世紀90年代初,高檔進口汽車十分稀有,汽車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后,隨著中國放開私人購買小轎車,乘用車產品不斷豐富、產銷量迅速增長,汽車正在從身份地位的象征,逐漸回歸到普通代步工具。到了2019年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62萬輛),毫不夸張地說,在如今的一二線城市,很難找到擁有兩輛自行車的家庭,但有一兩輛汽車的家庭卻比比皆是。
汽車,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從脫貧到致富,從溫飽到小康,汽車是最好的伙伴,也是最溫暖的陪伴。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譜華章
很少有一個產品,能像汽車這樣,集科技與智慧于一身,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汽車行業前景廣闊,希望無限;很少有一個行業,能像汽車這樣,產業鏈如此之長,帶動經濟作用如此明顯,還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擎畫汽車產業藍圖至關重要??梢钥隙ǖ氖?,汽車工業會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背負更重要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提速換擋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汽車產業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完成轉型升級的蛻變,助力經濟邁上新臺階是行業的新課題;中國社會正朝著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征程中,汽車產業如何引領綠色革命是行業的新議題;中國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是大勢所趨,自主品牌如何站穩國內市場、開拓國際舞臺,打造“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是行業的新挑戰……
邁向新征程,我們更要堅定信心。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取得了舉世屬目的成績,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如今,背靠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車市場,全球最完整、日漸成熟的產業鏈條,以及不斷完善、形成有力支撐的行業管理體系,只要汽車行業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一定能譜寫出汽車強國的絢麗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版面照片
轉自中國汽車報
?
?
?
?
?
?
汽車成全面小康標配
【概要描述】
?
終于,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達成,近14億人口的大國就要實現全面小康。站在人類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前我們展開漫漫歷史長卷,發現在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穩健前行的過程中,汽車工業不可或缺;在社會不斷進步、文化繁榮發展的歷程中,汽車產業功不可沒;在人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汽車產品無處不在。
汽車,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支撐和基石,亦將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汽車是代表國家制造業綜合能力和水平的龍頭產業,一路走來蓬勃發展顯擔當,未來也必將不負使命再創輝煌。
▌歲月如歌? 脫胎換骨迎巨變
經濟穩步向前發展是邁向小康社會的大前提,而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汽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汽車行業以其超長的產業鏈和強勁的引領作用,一直是全國各地發展經濟的熱門選擇。
在1953年之前,國內沒有一家像樣的汽車制造廠;1955年,我國汽車產量僅61輛:到了2019年,產量已達25721萬輛,占世界總產量的近30%,汽車制造業整體營收規模更是達到了80846.7億元,是不折不扣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當前,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為大宗消費品的汽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到外資品牌;從燃油車到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汽車;從經濟型轎車到高端豪華汽車……中國汽車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滿足了國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至于即便已經站在了2800萬輛年銷量的新臺階上,業內外還認為有上升的空間和潛力。
1949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僅為41.3億元;到了2019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已經高達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汽車產品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升,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對確定和鞏固我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按5.4億人口計算,人均國民收入僅為44.26美元,是英國的1/11,法國的1/6,甚至比印度還低20%。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經濟總量増長至99萬億元,占世界的比重預計超過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或達到30%。從“一窮二白”到屹立世界強國之林,汽車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方面的增長和進步有目共睹。
▌不忘初心? 駛入尋常百姓家
與其他工業不同,汽車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作用,遠不只體現在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上,它讓每一位進入小康生活的人都實實在在地擁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貨車是人們勤勞拼搏、奔向小康生活的工具和幫手?!耙敫?、先修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8萬公里增長至484.65萬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公路50.48公里。一條條路、一座座橋在曾經交通不便、閉塞貧窮的農村和大山里躍然而起。有路就有車,對于生活在大山里的群眾來說,有車才能更好地把當地的農畜產品送出去,把山外的豐富多彩、五光十色帶進來。路多車多生活才更有盼頭。
客車是人們滿載希望、步入精彩生活的橋梁和紐帶。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開通了公共汽車線路,直至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城市公交運營車輛仍不足3萬輛,年客運量僅132億人次。如今,在城市,公交車川流不息,城際長途客車線路交織密布;農村的公路里程已超過400萬公里,全國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45%,鄉鎮通客車率為99.64%(數據截至2019年12月)。
轎車是人們衣食富足、追求幸福生活的標志和象征。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汽車保有量僅為5萬輛,只有住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人們才能經??吹狡?,大家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為人力車、自行車以及步行。上世紀90年代初,高檔進口汽車十分稀有,汽車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后,隨著中國放開私人購買小轎車,乘用車產品不斷豐富、產銷量迅速增長,汽車正在從身份地位的象征,逐漸回歸到普通代步工具。到了2019年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62萬輛),毫不夸張地說,在如今的一二線城市,很難找到擁有兩輛自行車的家庭,但有一兩輛汽車的家庭卻比比皆是。
汽車,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從脫貧到致富,從溫飽到小康,汽車是最好的伙伴,也是最溫暖的陪伴。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譜華章
很少有一個產品,能像汽車這樣,集科技與智慧于一身,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汽車行業前景廣闊,希望無限;很少有一個行業,能像汽車這樣,產業鏈如此之長,帶動經濟作用如此明顯,還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擎畫汽車產業藍圖至關重要??梢钥隙ǖ氖?,汽車工業會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背負更重要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提速換擋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汽車產業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完成轉型升級的蛻變,助力經濟邁上新臺階是行業的新課題;中國社會正朝著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征程中,汽車產業如何引領綠色革命是行業的新議題;中國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是大勢所趨,自主品牌如何站穩國內市場、開拓國際舞臺,打造“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是行業的新挑戰……
邁向新征程,我們更要堅定信心。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取得了舉世屬目的成績,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如今,背靠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車市場,全球最完整、日漸成熟的產業鏈條,以及不斷完善、形成有力支撐的行業管理體系,只要汽車行業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一定能譜寫出汽車強國的絢麗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版面照片
轉自中國汽車報
?
?
?
?
?
?
- 分類:新聞動態
- 作者:
- 來源:轉自中國汽車報
- 發布時間:2020-07-15 15:27
- 訪問量:
終于,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達成,近14億人口的大國就要實現全面小康。站在人類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前我們展開漫漫歷史長卷,發現在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穩健前行的過程中,汽車工業不可或缺;在社會不斷進步、文化繁榮發展的歷程中,汽車產業功不可沒;在人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汽車產品無處不在。
▌歲月如歌 脫胎換骨迎巨變
經濟穩步向前發展是邁向小康社會的大前提,而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汽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汽車行業以其超長的產業鏈和強勁的引領作用,一直是全國各地發展經濟的熱門選擇。
在1953年之前,國內沒有一家像樣的汽車制造廠;1955年,我國汽車產量僅61輛:到了2019年,產量已達25721萬輛,占世界總產量的近30%,汽車制造業整體營收規模更是達到了80846.7億元,是不折不扣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當前,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為大宗消費品的汽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到外資品牌;從燃油車到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汽車;從經濟型轎車到高端豪華汽車……中國汽車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滿足了國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至于即便已經站在了2800萬輛年銷量的新臺階上,業內外還認為有上升的空間和潛力。
1949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僅為41.3億元;到了2019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已經高達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汽車產品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升,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對確定和鞏固我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按5.4億人口計算,人均國民收入僅為44.26美元,是英國的1/11,法國的1/6,甚至比印度還低20%。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經濟總量増長至99萬億元,占世界的比重預計超過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或達到30%。從“一窮二白”到屹立世界強國之林,汽車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方面的增長和進步有目共睹。
▌不忘初心 駛入尋常百姓家
與其他工業不同,汽車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作用,遠不只體現在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上,它讓每一位進入小康生活的人都實實在在地擁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貨車是人們勤勞拼搏、奔向小康生活的工具和幫手。“要想富、先修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8萬公里增長至484.65萬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公路50.48公里。一條條路、一座座橋在曾經交通不便、閉塞貧窮的農村和大山里躍然而起。有路就有車,對于生活在大山里的群眾來說,有車才能更好地把當地的農畜產品送出去,把山外的豐富多彩、五光十色帶進來。路多車多生活才更有盼頭。
客車是人們滿載希望、步入精彩生活的橋梁和紐帶。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開通了公共汽車線路,直至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城市公交運營車輛仍不足3萬輛,年客運量僅132億人次。如今,在城市,公交車川流不息,城際長途客車線路交織密布;農村的公路里程已超過400萬公里,全國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45%,鄉鎮通客車率為99.64%(數據截至2019年12月)。
轎車是人們衣食富足、追求幸福生活的標志和象征。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汽車保有量僅為5萬輛,只有住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人們才能經??吹狡?,大家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為人力車、自行車以及步行。上世紀90年代初,高檔進口汽車十分稀有,汽車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后,隨著中國放開私人購買小轎車,乘用車產品不斷豐富、產銷量迅速增長,汽車正在從身份地位的象征,逐漸回歸到普通代步工具。到了2019年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62萬輛),毫不夸張地說,在如今的一二線城市,很難找到擁有兩輛自行車的家庭,但有一兩輛汽車的家庭卻比比皆是。
汽車,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從脫貧到致富,從溫飽到小康,汽車是最好的伙伴,也是最溫暖的陪伴。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譜華章
很少有一個產品,能像汽車這樣,集科技與智慧于一身,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汽車行業前景廣闊,希望無限;很少有一個行業,能像汽車這樣,產業鏈如此之長,帶動經濟作用如此明顯,還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擎畫汽車產業藍圖至關重要??梢钥隙ǖ氖?,汽車工業會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背負更重要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提速換擋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汽車產業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完成轉型升級的蛻變,助力經濟邁上新臺階是行業的新課題;中國社會正朝著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征程中,汽車產業如何引領綠色革命是行業的新議題;中國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是大勢所趨,自主品牌如何站穩國內市場、開拓國際舞臺,打造“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是行業的新挑戰……
邁向新征程,我們更要堅定信心。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取得了舉世屬目的成績,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如今,背靠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車市場,全球最完整、日漸成熟的產業鏈條,以及不斷完善、形成有力支撐的行業管理體系,只要汽車行業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一定能譜寫出汽車強國的絢麗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版面照片
轉自中國汽車報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